2019年1月15日 星期二

刨迷的心跡


報章有一篇文章題為<刨迷的心跡>,閱後感覺奇怪。不如,我也來寫一篇吧。

喜愛刨刨由她移民前的現場演出開始,2018-19年可以再欣賞刨刨的《蝶影紅梨記》,真是感觸良多。或真真是緣份也,由19922018,沒想過我仍有這個福份。刨從未承認自己是什麼厲害的藝術家。我也只是核心外圍再外圍的戲迷,或根本不可歸類為<刨迷>


小時候電視殘片內的任姐,絕對是一位巨星,陪了我多個課後的閒暇。對於她的徒弟龍劍笙,我最初是抗拒的。直至看過她在<歡樂滿東華>的演出,及有幸在現場欣賞後,我知道,我沒可能忘記這位大老倌。2014<任藝笙輝>,終於有幸現場看到她。在尾塲謝幕時,我眼淚不停地流,無法解釋。

由上次<牡丹亭>至今,發現不少年觀眾出現,而且今次更自製團服;負責組織的粉絲們群策群力準備花、簽名簿、發光棒等,我般坐享其成,真的萬分感激。座位前後的戲迷有資深的,有首次、第二次、第三次來看刨。亦有朋友說是由2004年才開始看刨,亦有近兩年才入場看刨的。當中有小朋友、少男少女、年青人、阿姐阿哥、大嬸阿叔及被子女推著輪椅入場的長者,更多次見一家大小入場,大家都為再見這位大老倌興奮及喝采。

愛刨姐都是因為先愛任姐?我個人只在網絡見過有2個人有此說法。我及戲友們都是因為喜歡刨而喜歡刨。任姐是她的老師,但從未影響過我喜愛刨與否。刨刨是一位獨立的伶人,她師承何人,與她台上的表演可以是兩回事,心理上從來沒有作出任何連結。大膽的說,因為任姐的演出主要在電影(及電影的close up),刨的演出包括電影、電視及舞台,尤其在真實的舞台上,那種震撼、細膩、美感及目不暇給是遠比電影豐富。很多刨迷都說刨刨有勾魂攝魄的能力,令觀眾的目光一直跟住她,這是來自她的藝術修養及天生的舞台魅力。

刨曾說她享受活在老師的影子下,意指她不介意繼續演師傅的戲,及自謙不可超越師傅偉大的藝術成就。很多人說任刨是偶像派名伶,我絕對不同意。用偶像派去形容粵劇大老倌是一件輕挑的事,若真是<粵劇偶像派>,那一定是<聲色藝文武全才的全能老倌>。我們時常稱那些年的巨星為偶像派,何以日後變成巨星?因為他們的作品已深入民心永垂不朽,成為時代的標記及界別的代表作,即豈止再是偶像咁簡單呢?


迷哥迷姐有的老去,但也有新增,多次見中小學生入場,更有小朋友在接放學時送她小禮物作鼓勵。<戲迷情人>又好、<巨星><偶像>又好,迷哥迷姐熱情尖叫,揮動虹霓燈牌,是對刨的欣賞、尊重及支持。這種行為,並非出於妄想或遐想,乃是<感恩>!很奇怪,在刨刨多次演出中,戲迷都大叫<多謝笙姐!><多謝刨刨!>,我亦一樣!因為大家自1992年後,都患上不同程度的渴刨症。今時今日,刨刨在她精神體力仍可以的情況下,為戲迷再上台獻藝,真是如降甘霖,大家都珍之重之。更難得者是她仍能保持高水平演出,甚至有刨迷讚她更勝當年,我們怎能吝嗇發自心底裏的<多謝><感恩><敬佩>

過去幾年,要多謝一班傷害她及無事生非的人,讓她毅然轉向傳承工作。襲任劍輝及先輩們的德藝,多欣慰她可以和年青一輩合作,一同在這艱難的藝術路上打拼。欣賞龍劍笙演出在我來說不單是緬懷過去,因為過去錯過她太多太多,現在要看個夠!走進劇院,欣賞一齣完全與時代脫節的粵劇,看美極的水袖、關目、台步及身段,和看科幻片一樣的脫節。

走出劇院,面向複雜的大都會,還有劇中的純粹及貞潔嗎?可以欣賞她演的粵劇,感覺人生無憾;有戲迷笑刨,債似清還未清........戲迷的債,哈哈哈!

...........也盡量抽時間支持有心有理想的新一代。
2019/02/05-06 吾識大戲
2019/03/15-17 嬌起藝術工作室
2019/03/21      喜鳳鳴粵劇團
2019/04/06-08 美如粵劇團

(明周上期報導)

3 則留言:

  1. 我喜愛笙姐都與任姐無關,只愛她的藝術,愛她的德行!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你好呀!同意呀!看謝霆鋒及鄭欣宜要想起他們父母?看阮兆輝要想起麥炳榮?看威哥要想起文千歲?看康哥要想起佢老爸?SORRY!我無,我只欣賞真正在我面前的精彩演出。所謂的連結絕非大部份人的反應,而我相信有人因這種奉承而中計。

      刪除
  2. http://tssc.timetw.com/61261.html
    重看原著是頗有意思的.

    回覆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