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情亂、疫情惡,剪不斷、理還亂,惟有苦中作樂........……
發現寶姐姐的演出片段,很珍貴!年少時,與刨刨及寶姐姐都緣慳,看過她們的演出太少了。記憶中的寶姐姐很有台型,出場的氣勢,演出的壓台感,真正的大老倌!回想,是何等珍貴,是可一不可再了。林李同台我無緣看,卻自少聽他們的唱片,樓台會.....雷鳴........都帶我重返兒時。
這相片真經典,任姐及林家聲過去合作無間,有說林時有在任姐身上偷師。至雛鳳及頌新聲大鬥法期間,任姐為學生加持,尤其在優化整體製作方面。看了一段藍先生憶述老師為示範從輪椅躍起的往事,真老師,就是永遠令學生懷念,感動!
來自1940年代戰後的一篇長文剪報, 看後哈哈笑, 粵劇的問題已討論了70年!
這篇提到粵劇<文武生>的起源,來自一位叫靚少華的大老倌,自此,過去的細分行當不復再,帶給粵劇很大的變化。70年前, 劇評已經說有大老倌懶散, 技藝退步, 新一輩又一蟹不如一蟹。更指出劇本概念守舊, 創新的劇本又不能被大眾接受。哈哈哈!藝術如水, 變幻無窮, 但又無形中在天地間隱隱地循環。
開始了YOUTUBE幾年,以上的數據分析嚇我一跳,原來我是長期和不是我年齡層的觀眾溝通。如果資料沒有虛構,都幸有25%是較"年輕"一族。有多人在研究如果將粵劇觀眾年輕化普及化,看來不易,或已是定律?當日隨刨刨喜歡粵劇的年青人,今日都步入人生下半場了.........
朱師傅好似有新搞作,又多張珍藏。刨刨好得意!
朱慶祥提到刨及雛鳳鳴。講得對!聲色藝德, 團隊精神是最重要。 感覺很多伶人拜他為師,其實都是想從中知道,任刨兩師徒的演出方法。 朱師傅也直說新一代要學習真正有戲味的演繹法。近日見到有留言說,戲曲不需跟老師學習,走上台做自己才是!無知程度令人咋舌,香港竟有此等觀眾, 模仿及傳承的意義都分不出,太悲哀!
車淑梅多次提及阿刨阿刨,大家都掛念她。車最後講到有些人用踩低人抬高自己去搏宣傳,這些娛樂圈先下手為強的卑劣手法, 傻都知,太好笑! 大家都領教太多太多了!
朱提到刨<紅樓夢>大婚那場,做了個後僵動作,相當危險。不過,我仍然盼望她再演<紅樓夢>。
1986年的荃灣藝術節特刊內,很清楚刨刨年年月月的尊師重道,
在思考如何聰明地將本大相集搬回家去,哈哈!(影片來自丘老闆FB)
很多朋友仍深切盼望刨回來,若是演出,真是除非除非華光師傅再顯再顯奇蹟。
若刨不演,疫情過去後,在港或在加來個慶祝會/分享會都不錯。
希望至愛的刨刨考慮考慮,大家實在太掛念你!太掛念你!
嘩哈!期待已久,以為老闆放棄了,希望大師作品不會令我們失望。
看著相片,仿如隔世,眼淚大滴大滴掉下...........
閃咭?? 哈哈哈! 老闆太有童心,戲迷都幾十歲了。
見閃咭不如見人,Miss her so much!每次經過曾經接放學的地方,都想起刨刨........
多謝版主再上載新資料。
回覆刪除大家分享
刪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