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日黃昏,不經意地在電視上看到刨刨淚流滿面的<香夭>片段,我很驚訝,心想:「這個女孩怎麼會學任劍輝演<香夭>?」 今日竟然最念掛她!
最近看了一篇載於<香港戲曲的現況與前瞻>(2004),由林萬儀撰寫的<巾幗鬚眉:香港粵劇女文武生初探>。按時間計,文章發表於刨刨回歸舞台前。
此篇初探,淺述了香港女文武生的發展史,非常有趣。原來粵劇的「文武生」意指「小武」加「小生」,是1910年發展出來的行當,相較其他戲曲較細分的生角,有利有弊。二十世紀初,男女班分開,當年全女班粵劇團曾興盛一時。但當政府批准男女可同台演出後,女班開始式微,不少女文武生轉演旦角,惟有任劍輝女士一枝獨秀,同期尚有鄧碧雲及梁無相等。
任姐的出現,為粵劇女文武生開創了一片新天地,七十年代刨刨出現,至八十年代尾,女文武生開始大量湧現。由任姐至今,香港的女文武生似乎已步入第四代,撐起了粵劇半邊天。女文武生易笄而弁,要文武全才、聲、色、藝、唱、做、唸、打俱備,是有難度的要求。想起羅冠蘭說過:「中國戲曲是一項綜合藝術,它融合了唱、做、唸、打,有曲樂有唱功,身段方面的形體動作有舞蹈化、程式化、跨張化等特點,演員要運用以上所有元素去表達情真。要集合唱做身段,並以真實感情去感動觀眾,所以,戲曲的表演難度相當大。」
文章嘗試探討女文武生受歡迎的原因,觀眾對反串(包括女生及男旦)的意見及心態。研究人員訪問了幾十位戲迷,結果顯示:半數皆喜歡男女文武生,認為只要演出投入,唱做出色便是;有人偏愛女文武生,因為扮相比真男人更俊美,唱做吸引;亦有人獨愛男文武生,未可接受反串演出。
最近看了一篇載於<香港戲曲的現況與前瞻>(2004),由林萬儀撰寫的<巾幗鬚眉:香港粵劇女文武生初探>。按時間計,文章發表於刨刨回歸舞台前。
此篇初探,淺述了香港女文武生的發展史,非常有趣。原來粵劇的「文武生」意指「小武」加「小生」,是1910年發展出來的行當,相較其他戲曲較細分的生角,有利有弊。二十世紀初,男女班分開,當年全女班粵劇團曾興盛一時。但當政府批准男女可同台演出後,女班開始式微,不少女文武生轉演旦角,惟有任劍輝女士一枝獨秀,同期尚有鄧碧雲及梁無相等。
任姐的出現,為粵劇女文武生開創了一片新天地,七十年代刨刨出現,至八十年代尾,女文武生開始大量湧現。由任姐至今,香港的女文武生似乎已步入第四代,撐起了粵劇半邊天。女文武生易笄而弁,要文武全才、聲、色、藝、唱、做、唸、打俱備,是有難度的要求。想起羅冠蘭說過:「中國戲曲是一項綜合藝術,它融合了唱、做、唸、打,有曲樂有唱功,身段方面的形體動作有舞蹈化、程式化、跨張化等特點,演員要運用以上所有元素去表達情真。要集合唱做身段,並以真實感情去感動觀眾,所以,戲曲的表演難度相當大。」
文章嘗試探討女文武生受歡迎的原因,觀眾對反串(包括女生及男旦)的意見及心態。研究人員訪問了幾十位戲迷,結果顯示:半數皆喜歡男女文武生,認為只要演出投入,唱做出色便是;有人偏愛女文武生,因為扮相比真男人更俊美,唱做吸引;亦有人獨愛男文武生,未可接受反串演出。